欢迎访问菲律宾亚星官方网-教务处!

关于举办第八届菲律宾亚星官方网计算机设计大赛暨选拔2017年(第10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参赛作品的通知

时间:2017-03-15浏览:3

教务〔2017〕22 号

 

关于举办第届菲律宾亚星官方网计算机设计大赛暨选拔2017

(第10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参赛作品的通知

各学院(部):

为激励我校各本科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及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更多全面发展、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我校决定举办“第八届菲律宾亚星官方网计算机设计大赛”,同时为高等教育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分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17年(第10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选拔参赛队。竞赛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赛类别

1.软件应用与开发类

包括以下小类:

(1)Web应用与开发。

(2)管理信息系统。

(3)移动应用开发(非游戏类)。

(4)物联网与智能设备。

说明:

(1)每队参赛人数为1 – 3人。

(2)每校参加省级复赛作品每小类数量由各省级赛自行规定。每校最终入围国赛决赛作品不多于6件,每小类不多于3件。

2.微课与教学辅助

包括以下小类:

(1)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类课程微课(或教学辅助课件)。

(2)中、小学数学或自然科学课程微课(或教学辅助课件)。

(3)汉语言文学(古汉语、唐诗宋词、散文等,限在1911年前)微课(或教学辅助课件)。

(4)虚拟实验平台。

说明:

(1)微课为针对某个知识而设计,包含相对独立完整的教学环节。要有完整的某个知识点内容,既包含短小精悍的视频,又必须包含教学设计环节。不仅要有某个知识点制作的视频文件或教学,更要介绍与本知识点相关联的教学设计、例题、习题、拓展资料等内容。

(2)“教学辅助课件”小类是指针对教学环节开发的课件软件,而不是指课程教案。

(3)课程教案类不能以“教学辅助课件”名义报名参赛。如欲参赛,应进一步完善为微课类作品。

(4)虚拟实验平台是以虚拟技术为基础进行设计、支持完成某种实验为目的、模拟真实实验环境的应用系统。

(5)每队参赛人数为1 – 3人。

(6)每校参加省级复赛作品每小类数量由各省级赛自行规定。每校最终入围国赛决赛作品不多于6件,每小类不多于3件。

3.数字媒体设计类普通组(参赛主题: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包括以下小类:

(1)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

(2)数码摄影及照片后期处理。

(3)产品设计。

(4)交互媒体。

说明:

(1)主题所指的动物是指在动物分类学上存在的“动物”,是地球上目前存在的或曾经存在过动物,既不是外星生物,也不是龙、麒麟等神兽,或无细胞结构的生物。

2017年大赛主题提到的动物,都是这个含义。

(2)数字媒体类分普通组与专业组进行竞赛。专业组的划分见后面(“数字媒体设计类专业组说明1”中)所述。

(3)属于专业组的作品只能参加专业组的竞赛,不得参加普通组的竞赛。

属于普通组的作品只能参加普通组的竞赛,不得参加专业组的竞赛。

(4)每队参赛人数为1 – 3人。

(5)每校参加省级复赛作品每小类数量由各省级赛自行规定。每校最终入围国赛决赛作品不多于6件,每小类不多于3件。

(6)产品设计是一个创造性的综合信息处理过程,主要应该包括产品设计目标、市场需求、产品定位、外观设计、功能设计,等等,所以产品设计的方案不仅需要提供设计图纸、设计效果图,还需要有相关文档。

在“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题框架下,产品设计的方向可以包括但不限于:

  • 野生动物或动物生存环境保护相关的产品设计。
  • 动物主题类产品设计,如基于动物外形或功能的创意产品设计。
  • 基于动物的科研、农业、交通、安防、娱乐等领域的相关产品设计。
  • 利用动物进行教育、医疗等公益活动的相关的产品设计。
  • 宠物类以及可以增进人与动物沟通、和睦相处的产品设计,等等。

设计不可违背目前大众对动物的人道与伦理认知,必须符合“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主题。

对专业组的产品设计也作相同的解读。

4.数字媒体设计类专业组(参赛主题: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包括以下小类:

(1)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

(2)数码摄影及照片后期处理。

(3)产品设计。

(4)交互媒体。

说明:

(1)数字媒体设计类作品分专业组与普通组进行竞赛。应参加专业组竞赛的作者专业清单如下:

① 艺术教育。

② 广告学、广告设计。

③ 广播电视新闻学。

④ 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动画、影视摄制。

⑤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数字媒体技术方向。

⑥ 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

⑦ 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

⑧ 美术学、绘画、雕塑、摄影、中国画与书法。

⑨ 艺术设计学、艺术设计、会展艺术与技术。

⑩ 其它与数字媒体、视觉艺术与设计、影视等相关专业。

(2)参赛作品有多名作者的,如有任何一名作者归属于上面所述专业,则作品应参加专业组的竞赛。

(3)属于专业组的作品只能参加专业组的竞赛,不得参加普通组的竞赛。

属于普通组的作品只能参加普通组的竞赛,不得参加专业组的竞赛。

(4)每队参赛人数为1 – 3人。

(5)每校参加省级复赛作品每小类数量由各省级赛自行规定。每校最终入围国赛决赛作品不多于6件,每小类不多于3件。

5.数字媒体设计类动漫游戏组(主题: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包括以下小类:

(1)动画。

(2)游戏与交互。

(3)数字漫画。

(4)动漫衍生品(含数字、实体)。

说明:

(1)每队参赛人数为1 – 3人。

(2)每校参加省级复赛作品每小类数量由各省级赛自行规定。每校最终入围国赛决赛作品不多于6件,每小类不多于3件。

(3)2017年本组赛事不设企业命题。

6.数字媒体设计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微电影组

包括以下小类:

(1)微电影。

(2)数字短片。

说明:

(1)参赛主题为:

① 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名胜古迹。

② 歌颂中华大好河山的诗词散文。

③ 优秀的传统道德风尚。

④ 先秦主要哲学流派(道/儒/墨/法等)与汉语言文学。

⑤ 国画、汉字、汉字书法、年画、剪纸、音乐、戏剧、戏曲、曲艺。

(2)主题内容、情节均严格限在1911年前,人物、服饰、道具等应与作品主题、内容相符。

(3)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名胜古迹若以微电影形式参赛应有人物、故事情节穿插,不能简单地拍成纪录片。

(4)每队参赛人数为1 – 5人。

(5)每校参加省级复赛作品每小类数量由各省级赛自行规定。每校最终入围国赛决赛作品不多于6件,每小类不多于3件。

  1. 数字媒体设计类中华民族文化元系组(参赛主题:民族建筑,民族服饰,民族手工艺品)。

包括以下小类:

(1)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

(2)计算机动画。

(3)交互媒体设计。

说明:

(1)每队参赛人数为1 – 3人。

(2)每校参加省级复赛作品每小类数量由各省级赛自行规定。每校最终入围国赛决赛作品不多于6件,每小类不多于3件。

(3)凡符合此组内容的作品,均不得报入数字媒体设计类普通组或专业组或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组。

8.软件服务外包类

包括以下小类:

(1)大数据分析。

(2)电子商务。

(3)人机交互应用。

(4)物联网应用。

(5)移动终端应用。

说明:

(1)大赛软件服务外包类作品分为企业命题和自主命题两种。

企业命题由赛组委会赛务委员会在大赛官网上公布“软件服务外包企业命题单”。其中大数据分析3题,电子商务1题,人机交互应用1题,物联网应用1题,移动终端应用11题,其它2题,共19题。希望大家能够踊跃选做。

自主命题由参赛队按“软件服务外包企业命题单”的格式要求由学生自已出题,确定后报软件服务外包直报平台审定,经审题通过后再行设计、开发、报名参赛。

具体细节请查阅大赛官网稍后发布的详细规程。

(2)软件服务外包类参赛队作者人数限制为3 – 5人。

(3)每校参加省级复赛作品每小类数量由各省级赛自行规定。每校最终入围决赛作品总数不多于6件,每小类不多于3件。

9.计算机音乐创作类普通组

包括以下小类:

(1)原创音乐类(纯音乐类,包含MIDI类作品、音频结合MIDI类作品)。

(2)原创歌曲类(曲、编曲需原创,歌词至少拥有使用权。编曲部分至少有计算机MIDI制作或音频制作方式,不允许全录音作品)。

(3)视频音乐类(音视频融合多媒体作品或视频配乐作品,视频部分鼓励原创,如非原创,需获得授权使用。音乐部分需原创)。

说明:

(1)计算机音乐创作类作品分普通组与专业组进行竞赛。

普通组与专业组的划分见后面(“计算机音乐创作类专业组”)所述。

(2)每校参加计算机音乐类直报平台每小类数量不限。每校最终入围决赛作品总数不多于6件,每小类不多于3件。

10.计算机音乐创作类专业组

包括以下小类:

(1)原创音乐类(纯音乐类,包含MIDI类作品、音频结合MIDI类作品)。

(2)原创歌曲类(曲、编曲需原创,歌词至少拥有使用权。编曲部分至少有计算机MIDI制作或音频制作方式,不允许全录音作品)。

(3)视频音乐类(音视频融合多媒体作品或视频配乐作品,视频部分鼓励原创,如非原创,需获得授权使用。音乐部分需原创)。

说明:

(1)计算机音乐创作类作品分普通组与专业组进行竞赛。

计算机音乐创作类专业组的定义是:

凡参赛者由国家政府教育部门颁发正规学历文凭的音乐或艺术院校(含音乐或艺术系科)在校作曲或电子音乐制作相关专业,诸如:

① 电子音乐制作。

② 电子音乐作曲。

③ 音乐制作。

④ 作曲。

⑤ 新媒体(流媒体)音乐。

⑥ 其它相关专业。

的学生划为专业组。

其它不拿教育部门颁发正规学历文凭的音乐或艺术院校的参赛者均为普通组。

(2)参赛作品有多名作者的,如有任何一名作者归属于上面所述专业,则作品应参加专业组的竞赛。

(3)属于专业组的作品只能参加专业组的竞赛,不得参加普通组的竞赛。

属于普通组的作品只能参加普通组的竞赛,不得参加专业组的竞赛。

(4)每校参加计算机音乐类直报平台每小类数量不限。每校最终入围决赛作品总数不多于6件。

 

二、参赛对象及要求

1.参赛对象为2017年所有在校本科生。

毕业班学生可以参赛,但一旦入围全国决赛,则必须确保50%组员可参加现场决赛。

2.参赛要求。

(1)数字媒体设计类普通组、专业组与动漫游戏组的参赛作品主题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数字媒体设计类)微电影作品主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歌颂大好河山的诗词散文;优秀传统道德风尚;先秦主要哲学流派(道/儒/墨/法)与汉语言文学;国画、汉子书法、年画、剪纸、音乐、戏曲、曲艺(取题均在1911年前)。

数字媒体设计类中华民族文化元素作品主题为:民族服饰;民族手工艺品;以及民族建筑。

(2)软件服务外包类作品分为企业命题(指定命题)与学生自主命题。企业命题见附件3.

(3)参赛作品有多名作者的,只要有一名作者是属于专业类的,则该作品就必须参加专业组的竞赛。

(4)除了数字媒体与计算机音乐创作类分普通组与专业组参赛,其他类组作品竞赛参赛对象不分专业。

(5)以参赛队形式参加竞赛,每个参赛队由我校1-3名学生组成,指导教师不得超过2名。

 

三、参赛作品要求

各竞赛类别参赛作品大小、提交文件类型及其它方面的要求,大赛组委会于近期在大赛官网(http://www.jsjds.org)陆续公布,敬请关注。

 

四、赛事流程

第八届菲律宾亚星官方网计算机设计大赛分为初评和现场答辩两个阶段:

初评由校内评审专家依据评审原则对所有参赛作品进行分类评审打分,按一定比例选取得分较高的作品进入第二阶段的现场答辩环节。

现场答辩由参赛选手现场展示及说明参赛作品创意与设计方案、作品实现技术、作品特色等内容,同时,回答评审专家的现场提问。评审专家综合各方面因素,确定作品答辩成绩,确定作品获奖等级,并从获奖答辩作品中推荐若干优秀作品代表我校参加“2017年(第10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现场答辩工作安排另行通知。

五、报名时间及作品提交

2017年4月15日前上交作品及报名表至教务处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办公室。参赛作品上交纸质《菲律宾亚星官方网计算机设计大赛作品报名表》(附件1)一份,同时上交作品光盘一张,光盘内以作品名称创建1个目录,存放作品相关材料(各类别上报的材料要求见大赛官方网站),电子版《菲律宾亚星官方网计算机设计大赛作品报名表》和《参赛项目报名统计表》(附件2)直接保存在光盘根目录。

有关大赛的更多信息请参阅大赛网站。报名咨询电话:5846303,联系人:景旭锋。

通知原文:关于举办第八届菲律宾亚星官方网计算机设计大赛暨选拔2017年

附件:附件1-菲律宾亚星官方网计算机设计大赛报名表

  1. 附件2-参赛项目报名统计表
  2. 附件3-软件服务外包企业命题目录

 

教务处

2017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