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2019〕102号
关于开展2019年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工作的
通 知
各学院(部):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 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9年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19〕44 号),遴选建设一批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推动我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开展2019年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要求,将我校相关工作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荐课程类型及数量
推荐课程类型共有五类:线上一流本科课程、线下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本科课程、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
我校推荐课程名额:线上一流本科课程5门、线下一流本科课程10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14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本科课程3门、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5门,总数共37门。
二、认定条件
参与认定的课程须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取得实质性改革成效,在同类课程中具有鲜明特色、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承诺入选后将持续推进。符合课程类型基本形态和特殊要求的同时,在以下多个方面具备实质性创新,有较大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一)教学理念先进。坚持立德树人,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致力于开启学生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课程教学团队教学成果显著。课程团队教学改革意识强烈、理念先进,人员结构及任务分工合理。主讲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学术造诣,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教学能力强,能够运用新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三)课程目标有效支撑培养目标达成。课程目标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注重知识和能力双重培养。
(四)课程教学设计科学合理。围绕目标达成、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多元评价需求进行整体规划,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设计合理。
(五)课程内容与资源与时俱进。课程内容结构符合学生发展规律与时代需求,依据学科前沿动态与社会发展需求动态更新知识体系,契合课程目标,教材选用符合教育部和学校教材选用规定,教学资源丰富多样,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和时代性。
(六)教学组织与实施突出学生中心地位。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创新教与学模式,因材施教,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资源共享、知识生成,教学反馈及时,教学效果显著。
(七)课程管理与评价可测量。教师备课要求明确,学生学习管理严格。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过程可回溯,诊断改进积极有效。教学过程材料完整,可借鉴可监督。
三、提交材料
(一)2019年广西高校一流本科课程推荐汇总表(附件2)。
(二)线上一流本科课程、线下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需提交《广西高校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附件3)。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本科课程需提交《广西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附件4)。
(三)请于12月1日(星期日)下午16:00-17:30将以上材料送至教务处(育才校区)。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部分的材料,交到信息技术科;线下、社会实践部分的材料,交到高教研究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部分的材料,交到教育实践办。电子版发送至gxsdjwc6480@126.com。
四、其他事项
(一)已申报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现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现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本科课程)的课程,可继续申报本年度广西一流本科课程。
(二)各学院(部)要充分认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开展五类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大讨论,推动教师全员参与课程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和模式创新,形成打造“金课”、淘汰“水课”的教学改革氛围。
(三)各学院(部)要统筹协调院内遴选推荐工作,对照教育部和自治区有关要求开展一流本科课程的申报推荐工作。评价遴选程序要保证规范、科学,确保课程质量。
其他未尽事宜,请联系教务处李老师,联系电话:5826050;黄老师,联系电话:5846480;唐老师,5846303。
原文及附件:关于开展2019年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工作的通知.rar
教务处
2019年11月27日